2013年航運業的“堵心事兒”
2013-12-30 16:36:34 來源:中國水運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【融資難】
“墻倒眾人推”用來形容今年航運企業和銀行間的關系再形象不過了。
今年5月,光大銀行武漢分行向法院起訴*ST鳳凰,要求公司償還貸款利息并歸還2.9億元貸款本金。是時,公開資料顯示,*ST鳳凰被銀行追討的貸款和一年內到期債務,已經超過40億元。這輪貸款逾期風波,涉及交通銀行、招商銀行、浦發銀行、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多家銀行。
長期匍匐于低谷的航運業同鋼貿和光伏一樣,儼然成為信貸風險密集區。從今年上半年起,就有消息傳出,信貸監管部門已經多次提示風險,金融業內人士則表示“就是不提示,銀行也要壓縮航運貸款。”有媒體披露,目前幾乎在所有銀行,航運都被列入高危行業,基本不可能申請到新的授信。于是,航運業在最需要錢的時候,“錢袋子”被掐死了。
點評:
作為一個技術與資本都高度密集的產業,航運業的發展與金融資本的支持密不可分。但在我國,航運金融仍然處于萌芽狀態,在我國的貨物吞吐量、船員隊伍、造船、船檢、海事等都已逐漸居于世界前列時,處于產業鏈高端地位且利潤豐厚的航運金融、保險、船舶交易等機構仍然稀薄,與發展重心歐洲不可同日而語。
同時,對于金融業來說,航運依然是繞不開的領域。從大的經濟背景來看,國際航運中心向中國轉移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,這也意味著伴隨成長的航運金融將開啟巨大的市場空間。因此,抓住歷史機遇,深化行業與資本融合的程度、促進航運金融發展,是航運業未來發展的題中之義,也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標簽: 航運業